德國的社會福利舉世聞名,單在教育方面,從幼兒園到博士班的免費且高品質的教育,就夠讓台灣的中產階級以及窮人欣羨。那麼,台灣有沒有可能成為像德國那樣的社會福利國家?從稅制著手,像德國一樣課徵資本利得稅、按市價課徵房地產交易稅以及制定正義的遺產贈與稅。
德國的資本利得稅是25%,外加1.3%的團結稅,換言之,德國的資本利得稅高達26.3%;相反的,台灣的證券交易即使獲利再多,不徵收一分一毫的資本利得稅。
再說不動產交易,這也是拉大貧富差距的重要原因。雖然從七月一日起,房地合一2.0就要上路,但可以確定的是,依然無改於不動產交易暴利的本質,箇中原因就在於計算的稅基並非市價,而是所謂的評定現值,而評定現值相較於市價,那簡直就是零頭,這就是為什麼台灣人只要有錢,就要投資房地產的主要原因。
相反的,在德國,因不動產交易獲利的,要繳納15%的資本利得稅;如果5年內賣出3套以上房產的,要徵收25%的資本利得稅;如果是在短期內賣出,就構成了投機,稅率更可高達45%,正因為這樣的制度設計,自然抑制了不動產投機。
SDGs
觀點評論

Goals
Development
Sustainable
Development
Sustainable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