台灣從「近零」走向「淨零」的機會與挑戰 氣候變遷威脅加劇,「2050年淨零排放」成為全球氣候行動下有志一同的共識,面對氣候變遷所帶來的風險與機會,政府和企業如何及早做好低碳轉型的準備與行動,才能迎頭趕上國際減碳趨勢? more
小錢變大錢!「銅板理財」也能滾出老後富足人生 大債時代下,錢愈來愈薄、生活壓力愈來愈大。2025年,台灣又將進入超高齡社會,「你不理財,財不理你」,不管你是哪個世代,都要提早儲備退休金,讓自己的老後生活無虞。 more
失能人口逾85萬!台北豪宅獨居婦與低收獨老一樣孤單 隨著醫療水準提升,國人平均餘命延長,卻也讓長照缺口浮現。國內失能人口高達85.5萬,2025年更將突破百萬。在大債時代下,不論貧富都得正視這項危機,以因應未來的衝擊。 more
台北新屋54年飆漲213.6倍,北高雄遭投資客「地毯式轟炸」 這兩年政府積極打房,房價不降反升。月前,內政部公布8月最新數據,全國房價又創歷史新高,平均交易總價,從五年前的不到1000萬元,到今年第一季,已突破1150萬元。另外,根據591新建案的調查指出,房市甚至出現報復性反彈。第三季六都及新竹縣市的推案、房價、來人三大指標均全面翻揚,總銷金額為4559億、季增29%。 more
吃住啃光大半薪水 輾壓離鄉遊子夢想 對於到大都會打拚的遊子們,光是高房租與伙食費就剝掉他們好幾層皮,每月盼到的薪資袋,常轉眼間又化為烏有,成為名副其實「月光族」,賺錢發達、落地生根,想都不敢想。 今年的「515疫情」,不僅沒有壓抑租金,「租金指數」更在疫情趨緩後的8、9月再創新高,連一度疫情最嚴峻的萬華也不降反升!承租者不禁高喊:「租屋噩夢何時是盡頭?」 more
「大債時代」衝擊全球!台灣瀕臨「活不起」的未來 「大債時代」來了!新冠疫情肆虐下,全球資金氾濫,引爆各國股匯市、房價飆漲等後遺症。據統計,每位國人平均背負的公債,加計潛藏債務,已高達109.39萬元。不僅如此,還面臨長期低薪、房租與外食費飆漲、貧富懸殊加劇、長照等棘手難題。當我們籠罩在「活不起」的陰影中,如何掙脫宿命、迎來曙光? more
極端氣候頻釀災!比起「不淹水」,台灣更要「不怕淹水」 從缺水到淹水,短短幾個月、旱澇齊至的現象,更加證明氣候危機已是現在進行式。當各界激起2500億前瞻治水是否有效的論戰時,比起「不淹水」,追求「不怕淹水」的承洪韌性,或許更是我們該重視的氣候調適能力。 more
人類的紅色警戒!聯合國報告示警:全球升溫1.5度恐提前十年 「人類以前所未見的速度,正在改變全球氣候!」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在氣候變遷報告中強烈示警。並指出未來十年內將出現更多極端熱浪、乾旱和洪水等天災,更悲觀提到這份報告是「人類的紅色警戒」! more
遽增1.2億貧窮人口!新冠疫情癱瘓SDGs「17項永續指標」 2015年聯合國公布17項永續發展目標(SDGs),倡議全球共同面對問題,在2030年前實踐17大領域的永續發展行動。不料,碰上新冠來攪局,讓本就充滿挑戰的「全球永續之路」,變成更加坎坷難行。很顯然的,疫後的全球復甦腳步將迎來「不一致、不均衡、也不足夠」的局面。 more
垃圾是一門新生意 可回收產品與循環業務,是否能大步邁進?回收物再利用公司TerraCycle創辦人兼執行長湯姆.薩基(Tom Szaky)認為,今日大家對垃圾的看法改變了,因此,新創公司領域目前的情況是,出現解決這些問題的更大膽構想。此外,對投資界來說,永續性也是未來的必備條件。只不過,由於廢棄物已經變成危機,許多公司趕緊做出承諾,但並沒有真正負起責任。 more
跨足循環經濟先鋒 瑞助營造張正岳籲:台灣應該即刻發展綠能! 2019年12月,為了因應全球暖化,歐盟執委會新上任的主席馮德萊恩(Ursula von der Leyen),在聯合國氣候大會召開時,公布《歐洲綠色政綱》(European Green Deal),宣示要讓歐洲的溫室氣體排放在2050年歸零,也就是所謂的零碳排。這樣的目標讓美國、亞洲各國紛紛排定時程跟進。 more
衡量公司產生的真正影響 有一種全面的新方法,可以量化組織在世界上留下的足跡,以透明化方式呈現公司造成的真正影響。這麼做有三大好處:公司可以重新衡量本身的獲利,建立更良好的機制;投資人得以更準確地將資金投注在環境友善的企業;顧客與員工能做出符合價值觀的購買與職涯抉擇。「影響透明化」將會重塑資本主義,衡量成功時所用的指標不只是金錢,還包含我們在生活中產生的正面影響。 more
前進全球綠色供應鏈,台灣不能失誤的「綠電」之戰! 全球掀起「零碳排」戰役。這場戰役安靜無聲,卻攸關產業,甚至是國家經濟的存亡。「綠電」正是產業與經濟綠色轉型的救命之藥。未來,全球產業將逐綠電與低碳環境而居。然而,目前陷入能源轉型困境的台灣,能在這場零碳排戰役中活下來嗎?綠電、儲能、智慧電網、分散式能源、庶民電廠,將是關鍵解方。「用綠發電」正是未來, 台灣必須進入「全民發電時代」。 more
地球真的變美了!10張照片揭開病毒肆虐後的乾淨變化 隨著從中國(China)武漢爆發的新冠肺炎在全世界大流行,這波令人措手不及的疫情變化已在短時間內大幅改變人們的生活,不僅全球的旅行活動全面停擺,產業的停歇和看不見邊際的隔離政策,已讓許多人痛苦難耐。 more
「七七事變」卡關綠能進度!台灣拚太陽光電,得先衝破六大逆風 今年4月,總統蔡英文終於跟進喊出2050年零碳目標,但相關政策路徑仍付之闕如。連產業急需的綠電,也頻遭逆風,該如何追上進度? 零碳戰迫在眉睫,不僅歐美,就連亞洲鄰國日、韓、星,都已將零碳升級為國家戰略。反觀台灣,雖然今年4月終於跟進2050零碳目標,但相關零碳政策路徑仍付之闕如。 more
【獨家解密】全台首份永續金融調查,教你儲備疫後競爭力! 金管會接連發布「綠色金融行動方案2.0」及「公司治理3.0──永續發展藍圖」兩大政策,其實不僅是金融業,「永續金融」從每人生活、企業商機到危機,與我們息息相關,更成全球經營策略新顯學。而全台首份永續金融大調查,又點出什麼發現?《遠見》帶你一探究竟! more
台日聯手,辰亞能源打造最大海上太陽能發電站 全球追求2050年淨零碳排,台灣也急起直追,開發太陽能與風電等再生能源。深耕台灣傳統能源65年的日商丸紅看上這波商機,併購入主辰亞能源,要全力發展太陽能電廠。 more
挺進綠能錢潮!2023年全球再生能源商機上看3412億美元 疫情下,一場看不見的戰爭開打了。是的,全球各國的淨零碳排戰鼓已擂響,漫天的戰火硝煙也已悄然席捲,無人能置身事外。 在台灣的我們,當然也不例外。 然而,「危」與「機」,總相伴而生。當全球企業競相「逐低碳而居」;零碳經濟商機亦將應運而生。其中,又以綠能為首。 more
從農電到漁電,中租多元拓展衝綠能 企業對綠能需求迫切,吸引業者爭搶商機。日商辰亞能源投資彰濱海上型太陽能電廠,租賃龍頭中租也跨界布局,進軍太陽能光電產業。 儘管2020年受疫情衝擊,全球整體能源需求下跌約4%,全球再生能源裝置容量卻大增256GW,成長近30%。 more
攜手投入永續發展,是扭轉可能風險的集體共識 「極端天氣」、「氣候行動失敗」、「天然災害」、「喪失生物多樣性」、「人類造成的環境災害」這被「世界經濟論壇」預測為未來10年的5大可能風險,將嚴重影響你我的生活。遠見雜誌特舉辦「2021遠見ESG永續金融論壇」,解碼永續金融,找出未來發展關鍵。 more
全球一起替地球降溫!疫後台灣,不能缺席「淨零之戰」 2020年新冠疫情肆虐,人心動盪,自然界也不平靜。野火、熱浪、洪患、乾旱遍及全球,打破多項氣候紀錄。今年,台灣更遭逢半世紀最慘水荒……,顯見全球暖化引起的極端氣候,已逼近眼前!422世界地球日,政府宣示台灣將邁向2050年淨零轉型。 more
聯齊、翰可虛擬電廠上線,神救援513大停電 逐年攀升的夏季尖峰負載,讓缺電夢魘籠罩全台。只是,為2%尖峰負載的備用容量,蓋大電廠真的是唯一解方嗎?事實上,以儲能、智慧電網、分散能源打造的虛擬電廠,已是能源管理新顯學。 more
地方媽媽建電廠、香草小農創綠電,全民發電遍地開花! 一場由下而上、由庶民自主發動的台灣能源變革正在發酵。北台灣一群社區庶民從節電運動開始,最後演變成自建太陽能電廠;屏東小農以「農電共生」突圍,讓台灣農產打進歐美舞台。 more
2020的社會變革,企業扮演什麼角色? 本文簡述了「定義2020年」的十大企業故事:新冠肺炎減緩永續發展、協助因應新冠肺炎的企業創新、企業處理人事問題表現兩極、企業對氣候變遷和永續性的企圖心持續成長、化石燃料愈來愈不重要、投資人持續朝ESG目標邁進、企業界表態「黑人的生命也重要」、企業責任定義擴大、企業捍衛社會支柱、愈來愈多人呼籲重新設定資本主義。 more
打贏永續之戰!台灣能成為下個荷蘭嗎? 荷蘭-永續經營的佼佼者,透過大數據分析公開資訊,公民倡議各式創新,跨域學習推動永續人才活絡,荷蘭已正式成為「循環經濟」與「綠色經濟」大國。台灣若能跟上荷蘭模式,打造綠色經濟飛輪,台灣也能成為下一個荷蘭! more
旅荷台灣人經驗談:他們如何在荷蘭找到永續夢幻工作? 在荷蘭,進入永續行業工作,是超夯的趨勢。而且,每年都還有新專業、新職缺萌生。然而,投入這一行需要的跨領域能耐,可不好學。在荷蘭,進入永續行業工作,可是熱門趨勢,即使在去年疫情期間,職缺依然暢旺。 more
甜甜圈經濟學大師拉沃思:台灣高房價隱藏分配不均 荷蘭的年輕一代,和台灣一樣,都得面對昂貴的房價。不過,阿姆斯特丹市府善用甜甜圈經濟思惟,解決居住與生態的兩難議題。創始人拉沃思直指,台灣高房價問題,或許是因為有人讓房產空著,首要工作是全面盤點空房。 more